提起钻石,除了最常见的白钻(无色钻),彩色钻石们是更令人惊喜的存在。它们的颜色千变万化,从奶白、浅粉、淡蓝、紫红、青绿、橘粉到明黄,色彩之多,层出不穷。不过,无论是哪种颜色的钻石,它们的构造都独一无二,其包含的化学成分决定了它们的稀有度、价值,甚至是人气。
白钻(无色钻)
白钻是最常见的钻石,在钻石成色等级上拥有最广的色谱,从代表无色的D色开始,排列到呈浅黄色或棕色的Z 色级别。氮是影响白钻成色的元素,D色钻石正是缺乏氮(或仅有微量)及其他元素。氮的含量越多,颜色就越深,钻石的成色等级亦会越低。除了无色钻,还有白色彩钻——其颜色成因和黑钻有些相似,都是由于内含物在“作祟”。白色彩钻内有极其密集的亚微观内含物,它们让穿透钻石的光线发生散射,于是钻石的正面外观便呈透明的乳白色。虽然很多人认为这是氮元素在起作用,但事实上,这些亚微观内含物的本质并没有确切的解答。
所有彩钻都根据统一的颜色等级标准来评级:
淡彩(Fancy Light)、彩(Fancy)、浓彩(Fancy Intense)及艳彩(Fancy Vivid)。
钻石内的颜色浓度越高,其价值亦随之提升。
黄 钻
彩色钻石的化学成分中蕴含杂质或结构缺陷,而黄钻是因碳晶体结构渗入氮元素而成。氮杂质能改变光线,并吸收可见光的蓝色部分,因而赋予钻石黄彩色泽。当钻石中出现大量的氮元素时,钻石不会被分为M至Z色等级,而是成为彩钻等级。
蓝 钻
蓝钻是因地壳中的稀有元素「硼」而诞生。蓝钻大多带有灰色色调,或浓淡不均,使部分呈无色透光,因此色彩浓郁饱和、闪烁生辉的天然蓝钻极为罕见。
粉红钻、红钻及其他彩色钻石
从前,粉钻颜色的成因一度成谜,后经科学证据表明,天然粉钻的颜色是因其内部晶格发生扭曲而导致的。然而,由于极端的高温和压力造成晶格结构变形,高净度的纯粉色钻石可谓是“千金难求”。同时,因为天然粉色钻石的内部常含有结晶线,所以大多都有瑕疵。就目前而言,关于红钻颜色的形成仍有疑问,但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与晶体结构缺陷“脱不了干系”。诚然,红色钻石和粉色钻石的颜色有时确实容易混淆,呈现色彩的浓淡皆因晶体塑形变形产生缺陷的程度不同。